6月2日晚,教育部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胡荣教授受邀做客det365在线平台,以“我的社会单位理论”为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本场讲座由社会学与心理学系系主任徐婷副教授主持,学院马缨研究员、刘传军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胡荣教授阐述了社会单位理论的研究背景。其认为,与国外社会学相比,中国社会学在本土化的发展进程中除了应进行大量的实证研究外,更重要的是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社会学理论体系。长期以来,以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符号互动论、冲突理论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学理论流派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的脱节问题,为此,如何在建构中国社会学理论体系中去解决这一难题成为了胡荣教授不断思索的问题。胡荣教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不断研究中完善并最终形成了社会单位的理论体系。
胡荣教授针对社会单位理论中的需要、资源、社会互动与社会单位等概念的定义范畴进行了具体阐释,并重点论述了社会单位的主要类型。讲座过程中胡荣教授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西方理论进行了反思和超越,同时结合国内外热点,通过相关案例和社会事实,深入浅出地为听众阐释具体概念,勾连起了整个理论的结构体系。
在互动交流环节,胡荣教授与在场师生就“家庭关系与社会单位”“商业贸易与社会互动”“历史变迁中的社会单位”等问题进行了细致交流。
徐婷主任对胡荣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同时勉励在场学生学习胡荣老师的精神,保持理论自觉,脚踏实地,为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社会学与心理学系
撰稿:王新娅 、孙闯
摄影:李睿昊 、李林烨
审稿:徐婷、 李诗颖